青海新聞新聞網訊 近兩年來,貴南縣進一步夯實農牧業基礎,轉變農牧業生產方式。加強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力度,強力推進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青稞、油菜、燕麥、等優勢產業,高標準基本農田比重達76%,水澆地基本建成功能配套完善的灌溉體系,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程度達100%,榮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認證有機種植面積13.7萬畝,全縣農業布局區域化、經營規;、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得到有力推進。2019年,全縣農業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88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0.6%,其中油菜、青稞、當年生牧草每畝平均單產相比2017年分別增產25、40、200公斤,農業生產總體呈現點面共抓、總增值、單增產的喜人態勢,實現了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
一、提升組織化程度,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增添動力。隨著我縣農業結構向縱深推進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特別是農業組織化、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動下,我縣不斷深化不同層次多種組織合作,據統計,近兩年全縣農牧民新型經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從事各類農業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從2017年初的317個增長到2019年底414個,各類新型主體之間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企業+聯合社+基地”等多種合作、聯合的組織模式,以入股、托管、生產環節外包等形式集中生產資源,建立共享聯動機制、統一技術集中生產,推進全縣農業規;、特色化發展。
二、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近兩年來,貴南縣以綠色發展為導向,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尤其是2019年,全縣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青稞4萬畝,充分發揮有機肥原料豐富的資源優勢,實行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合理利用,以農促牧,以牧帶農,實現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為農業連年豐收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為農業增產增收提供保障。針對農業防災減災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采取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氣象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機制,不斷加強防災減災、安全生產培訓,積極鼓勵農民主動參與農業保險,構建農業災害預防的保障機制,及時做好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堅持防小防早,統防統治,降低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