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多鎮針對農村牧區環境“臟亂差”問題,著力牽住建立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這個“牛鼻子”,以人居環境整治“3353”工作法,推進環境整治的常態化、制度化。
“三級網格群”。以森多鎮“揭短亮丑”環境衛生工作微信群為平臺搭建鎮、村、戶三級人居環境治理網格,將全鎮分為17個治理網片,鎮領導班子成員為片長負責監督指導各網片開展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各村按照各自實際情況將全村劃分為若干網格,村“兩委”班子成員為網格長,具體負責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各社按照群眾居住分布情況分戶設立網點,由網點內黨員擔任網點長,負責組織各戶開展治理活動;各級網格通過“揭短亮丑”環境衛生工作群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及通報工作開展情況,并通知環衛公司及時清運各類垃圾。
“三級責任制”。各戶簽訂門前及房前屋后環境衛生“三包”責任書,每周進行清理;各村簽訂村內環境衛生治理責任書,每月開展2次村內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環衛公司簽訂公路交通沿線環境衛生治理目標責任書,負責半月開展一次集中環境整治。
“五支突擊隊”。將村干部、黨員、生態管護員、村集體經濟公益性崗位及民兵隊伍進行整合,建立起5支突擊力量,適時開展衛生死角治理、宗教用品規范及國省道除雪清障等急難險重治理活動。
“三方評議制”。每季度各村就人居環境治理活動開展成效進行一次自評,鎮綜合執法大隊每季度對各村治理成效進行一次小評,鎮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各村自評及小評情況每年開展一次總評,總評成績納入鎮對村全年考評成績。
自實施“3353”工作法以來,共曝光通報衛生死角16處,開展各級人居環境治理活動63場次,出動各類人員1.3萬人次,動用各類機械62臺次,治理宗教祭祀點13處,治理衛生死角21處,清運各類垃圾70余噸,拆除危舊土房170間,拆除殘垣斷壁5萬米,填平壕溝3萬米,拆除違章建筑48處,清理廣告墻120處,遷移網圍欄30余公里,養護鄉村公路160公里,全鎮人居環境治理成效日益突顯,群眾文明衛生意識顯著提升,和諧、文明成為新風尚,優美的生活環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日漸成為牧民群眾的內在自覺要求。